吴冠中解读石涛《画语录》,说的是画技,但我们读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感受。
远尘
原文
人为物蔽,则与尘交。人为物使,则心受劳
译・释・评
“人为物蔽,则与尘交。”――人沉没于物质诱惑中,必奔忙于世俗之交往。
“人为物使,则心受劳。”――人在物质世界中当奴役,心情必然劳损。
“劳心于刻画而自毁,蔽尘于笔墨而自拘。此局隘人也。但损无益,终不快其心也。”――在造作与刻画方面煞费心机,自暴自弃;自己的笔墨迁就于世俗的风尚,人被束缚住了,有损无益,心情终不能舒畅。
“我则物随物蔽,尘随尘交,则心不劳,心不劳则有画矣。”――恋物质者由他们沉湎于物质,世俗的交往听其交往,我的一贯态度是不为此而动心的,不去劳这方面的心才有画艺。
“画乃人之所有,一画人所未有。”――人们都可以作画,却不理解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作画。
“夫画贵乎思,思其一则心有所著而快,所以画则精微之,入不可测矣。”――画贵于思想,思想有所专注,则内心踏实而愉快,画便精到周密,难测其深度了。
石涛是和尚,本已远离红尘,但艺术不可能与社会隔绝,故他的创作活动必然招来赞扬与讥嘲,看来他的敌对面势力不小,而他这个出家人却锋芒毕露地对谬误观点迎头痛击。人出家了,仍为艺术而争,艺术是他生命的全部,他全力维护艺术的纯真。“想古人未必言此,特深发之。”当时人会骂他太狂妄吧!
脱俗
原文
愚者与俗同讥。愚不蒙则智,俗不溅则清。俗因愚受,愚因蒙昧。故至人不能不达,不能不明。达则变,明则化。受事则无形,治形则无迹。运墨如已成,操笔如无为。尺幅管天地山川万物而心淡若无者,愚去智生,俗除清至也。
译・释・评
“愚者与俗同讥。”――愚蠢与庸俗是一回事,是同样的见识或同样被讥笑。
“愚不蒙则智,俗不溅则清。”――如不受愚之蒙蔽则也就成了智;不受俗之沾染则也就清雅了。
“俗因愚受,愚因蒙昧。”――俗是由于愚的感受,愚是由于蒙昧。
“故至人不能不达,不能不明。”――所以杰出者不能不通达,不能不明悟。
“达则变,明则化。”――能通达就知变化,能明悟则可入化境。
“受事则无形,治形则无迹。”――表现感受及客体并无固定的形式,而所运用之形式也来去无踪影。
“运墨如已成,操笔如无为。”――所运之墨似乎是原已天然形成,而操笔又如于不经心中为之,全无做作。
“尺幅管天地山川万物而心淡若无者,愚去智生,俗除清至也。”――尺幅画图包容了山川万物,而心境恬淡若一无所有,这都缘于脱出愚昧而生智慧,排除庸俗而得清雅。
石涛所忌之俗明显是指庸俗,他未及剖解通俗与庸俗之区别。
(摘自《我读石涛〈画语录〉》,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5月版,定价:36.00元)